8.14.2010

垃圾也能變黃金


今天簡主任、丘副主任和王主任帶領洛杉磯及澄縣學員到Walnut的垃圾山看垃圾掩埋場,但是這垃圾掩埋場最特別的是他們蒐集甲烷發電來賺錢。他們處理了垃圾的問題,但是他們利用垃圾埋地底產生沼氣的特色,開發蒐集的技術,可搜集地底溢發出的甲烷高達95%,所蒐集的甲烷立即以管線輸送到渦輪進行發電,一點都不浪費,其效益即使是垃圾掩埋場關閉,都還可以運轉三十年以上
這著實是個垃圾掩能變黃金的例子。
但是我以台北的八里文為例,向主講者提出問題,台灣選擇的方式是使用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後,一般垃圾運送到焚化爐燃燒,然後後的灰渣再進行最終處理掩埋。主講者表示,其實台灣使用的技術較新進,但是焚化燃燒的氣體排放在加州的管制相當嚴格,再來是直接進行掩埋的技術其實比焚燒技術便宜。
這是台美兩國可以利用環境技術學習建立交流的機制或管道。以此垃圾處理來看,台灣因為可利用土地較少,必須經過焚化爐焚燒再進行掩埋,對於排放廢氣加以處理,主要優點是可以減少占地。美國地大,資源回收率僅百分之五十,可選擇減少排放爭議且較便宜的技術,但其實主講人認為台灣的技術對環境來說較友善,他個人比較支持台灣的垃圾處理方式。在美國工作的湯博士他也表示,其實美國對於環境,尤其是廢水處理的技術其實也是像其他先進國荷蘭學習的。我覺得在垃圾處理等資源回收等方面,台灣可以提供技術和資訊交流,讓美國知道台灣在環境技術上的先進。

沒有留言: